守望红旗路
●清澜
久居一座城市,总会有那么一条路,让人怀着深深地眷恋。
对于平度人来说,大概红旗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路。
在平度城区,红旗路是一条明星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平度开始现代城市建设。开辟红旗路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不仅轰动了全城,更吸引了城外成千上万人的目光。上城来逛百货大楼,怎么也得来看看这条路。路真宽啊,还分了汽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道与道之间栽了树。“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管你咋个走法,各走各的,谁也不妨碍谁。来看过之后,就有了一种平度人才会有的感觉,叫做:场面!一转眼,让平度人感觉“场面”的这条路,在风风雨雨中已经几十年了,当年来看它的人们,老了;而红旗路,不老,并且还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是这座城市的守望者,是这座城市的根;它的存在,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平度城的中心在这里,在红旗路守护的这个地方。
红旗路是有生命的,不信你来看看它的树。几十年下来,不管是法国梧桐还是国槐,当初的小树苗已然成为参天大树。你看那些法国梧桐吧,粗大的树干上面,主次分明,枝繁叶茂——尽管秋冬季节落了叶子的枝条光光溜溜,似乎没了生气但是东风一吹,嫩嫩的叶芽不久就窜开了。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地擎着,在风中犹如一只只挥动的大手。国槐树也同样是这里的主角。两种树在一起,相依相守,相得益彰。一个树皮烘黑粗劣,一个皮色光洁青白;一个短枝小叶精干紧凑,一个长条大叶华盖如云。他们像是一对情深的男女,守望在红旗路上。炎炎夏日里,树下人头攒动,车流如织。法国梧桐张开华冠,搭一道绿荫长廊,佑护着来来去去的男男女女。这是红旗路的馈赠,是一年里给每个人都能分派的福利。年年岁岁如此,不知不觉间,竟忘了应有的感激,对这份清凉似乎已经默认。
红旗路是一条内涵丰富的路,一条路所能拥有的元素,似乎他都不缺,比如说桥。红旗路有两座桥,一座桥是现河桥,另一座是荷花湾大桥。现河桥居东,几经修葺之后,宽阔大气,美观坚实。现河桥是观水的最佳去处。现河在它的脚下,积水成潭,有风无浪,水平如镜。两岸绿树婆娑,烟柳如云。河底的芦苇自然天成,是现河真正的主人。每到夏季,蒹葭葳蕤,茫茫苍苍。若是倾盆大雨之后,上游的滔滔洪流下来,立时另一番景象了。待到秋风起,站立桥头,远眺树木掩映的现河公园,还有晴空的蓝天白云,顿生在水一方的感觉。荷花湾大桥居西。荷花湾是个地标,不仅是红旗路的地标,更是平度城的地标。荷花湾大桥建成的时候,曾被人调侃“死水湾子架大桥”,不知是何用意?但是这座大桥成为一座最好的赏荷平台,却毋庸置疑。每当荷花开放的时候,桥上的护栏边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断。惹人怜爱的是田田荷叶之上,出水芙蓉娇艳的舞姿。在淡淡的荷香里,有情人依栏绵绵细语,尽是花好月圆。照相取景,荷花湾一度被当做平度城里唯一的外景地。除了湾里的荷花、环湾的垂柳,荷花湾大桥本身就是入画的景致。大桥的交通作用、联通功能虽然一直在发挥着,然而一提起荷花湾大桥,首先浮现脑海的还是它的美景,一个几十年不曾改变的样子。
建筑是一条路的符号,红旗路的符号有很多。而一些特定的建筑,记载着一座城市成长的历史。老红旗路,两旁的建筑以办公机构居多。但是红旗路并不缺少人气,因为以前的办公单位、建筑规划都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来布局,就是那种“前朝后寝”式的,在办公用房的后面都附设家属院。所以,红旗路不论白天晚上,总是不缺孩子的嬉闹和笑声,更不缺热恋的青年男女。几年前,荷花湾周围开始了拆迁,人走楼空之后,很快,那些曾经熟悉的建筑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路走来,座落在荷花湾畔的老文化馆大楼、各机关办公大楼、老县委大院、电影院等等,已经成为记忆里闪存的内容。这些建筑,记录了平度最初的成长史。土地象一个舞台,总要被人换上崭新的角色。几十层的高楼矗立起来了,昂首俯视着脚下的红旗路,荷花湾显得那样局促。它们是红旗路的新角色,让红旗路有了另一副模样。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红旗路还会被改写。那些树,那些桥,那些尚存的老建筑,总有一天也会走进历史。然而,它们对红旗路的执着守望,毕竟给了陪伴它的人们以乡恋,给了在外的游子以乡愁。如同农家房顶的袅袅炊烟,升起的是莫名的向往,散去的是无尽的惆怅。
或许,我们只是在守望一段记忆。
仪式带给我们的感觉
●金春霞
仪式第一次隆重走进我的脑海是在去年的一次心理教育培训,老师在谈到救治心理创伤时讲到:要让受创伤的人通过特定的仪式去发泄心中的悲痛,从而走出心中的阴影。从此,我便特别关注仪式带给我们的感觉。
首先,仪式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归属感。每一次春节回胶南婆家,老公都先带着儿子和家中的族人一起去上坟,这给儿子以强烈的归属感。本来儿子长居平度,跟姥姥姥爷在一起的时间居多,很少到奶奶家,一年也就去个两三次,但是儿子却很认真的告诉我,自己的祖籍是胶南,他的根在胶南。只是每年一次上坟,便给了儿子这个强烈的归属感,我想,这是任何话语、任何教育都比不了的。
仪式还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神圣感。春节,当父亲请出家中珍藏的笁子(画有祖先的挂图)、财神像在堂屋中央挂好,将故去先辈的名讳填到疏上,摆在正北,然后各类贡品摆上,那种祭祀的感觉扑面而来:威严、神圣,不怒自威!我们平心静气,虔诚敬香,没有人敢在画像前大喊大叫。新年,便赋予了特有的内涵。
仪式带给了我们责任感、自豪感。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那种感觉,是成为党员的责任和自豪;去年,参加儿子的成人礼,我便感慨万千,孩子在不经意间长大了!因为有了仪式,会加重我们的情感,甚至激发我们的情感,本来觉得平平淡淡的,因为有了仪式,肃然起敬,肃然涌起无限的感慨,这都是仪式的功劳。
当然,仪式还给了我们寄托情思、放逐情感一次绝佳的机会。婚礼是喜气的表达,一对新人从相识、相知到人生路上的相守,在婚礼上得到圆满的体现;葬礼是哀思的寄托,一起生活的亲人远去,在葬礼上,我们可以恣意抛洒自己的泪水,发泄心中的郁闷。于逝者,是敬重,思念,是叹息;于自己,是散郁。既是情感的表露,更是健康的需要。
仪式是我们生活中的路标,她让我们在前行路上的关键节点驻足沉思、沉淀,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美好、感动。仪式的价值和意义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体现,助推我们的情感,使我们记住那些感动的瞬间!
生活需要新的日历本
●孙夕杰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生活已经翻开了2018年的新篇章。2017年无论是喜是忧、是欢是淡,都已经过去了,今后需要考虑的是新的一年将迎来什么样的生活,做怎么样的自己。就犹如记录日历本一样,一年过后,要开始用新的日历本,记录新的生活和心情。
最近看到一则推荐日历的小视频,看完之后有一种买日历本的冲动。现在的日历本做得十分巧妙:插画类日历,一般都是走卡通可爱风,小熊小兔子等萌物适合少女心爆棚的小伙伴;烧脑益智类日历,很多这类日志都是玄妙科幻风,以三体日历本为代表,可以在记录日期的同时做益智类游戏,还可以获得小知识,探索宇宙奥秘;清新简洁类日志,画面简洁明了,设计精致,配上清心淡远的文字,直接用来做书签啦;传统文化类,这类日历以故宫日历、节庆日历为代表,把传统文化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将传统节庆和节气绘制到日志本中……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创意日志,或是开智有趣,或是简洁方便,亦或是一册多用,无论什么样式,都是对新生活展开的美好规划。
生活需要新的日历本,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年初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定下一个或者是几个目标,每天都有新的动力,一天又一天的累积和努力,为了既定的目标不断奋进,终有一天可以完成目标,达偿所愿。
生活需要新的日历本,每天撕下的日历纸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光阴的珍贵。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与其坐等回味往事,不如起身拼搏将来。用日历而不用月历的原因是日历更能提醒人时间的流逝,让人更加珍惜时光。
生活需要新的日历本,每天都给自己新的惊喜和动力。每一页日历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如同墙角里的一朵小花、积雪中的一树枝桠,都能给你生活的惊喜。只要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才能一往无前的去生活、去工作、去奋斗!
无论生活多么平淡无奇,多么高峻多难,多么阳光美好,多么心酸艰辛,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你都应该给自己一个新的日历本,续写欢乐的日子,扭转低迷的状态,改变苦痛的时光,迎接更美的未来!老妈的“出溜”
读书
●窦振琳
晨起,无意中向窗外望去,一片片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着。第一意识马上感觉到:下雪啦!平淡的心情因为这雪花而雀跃起来。
天气预报说,最近几天,是今冬最冷的日子。果然,在这两天的寒冷里酝酿着一场挺大的雪,这是天气预报没有告诉我们的。
我的思绪马上飞到了遥远的京城,飞到了那个温暖狭小的妹妹家的斗室里。我不禁感慨:老爸老妈又可以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
因为冬天老家生炉子不方便,妹妹和妹夫邀他俩去北京他们家过冬,明年春暖花开时再回老家。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大冷的冬天我不用每周跑了,而且不用我操心了。简直是太好了!可是,他们四五十平方的小房子,那多人一起生活得互相包容理解相处,是很不容易的事。我深有体会。
昨晚视频里,看到肤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妈,她手里拿着一本书,说我最近读这本书了,问了书名,我说,你读得懂吗?娘自豪地说:“人家都翻译出来了,你光请着出溜出溜读就行了。”老妈标准的平度方言把象声词“出溜”说得那个生动啊,不由得我大笑起来。同时,老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八十岁的老妈怎么会出溜着读书呢?
老妈的文化水平不高,上过三年学,在那个年代能识字已经算是不错了。许多人虽然上过学,可还是都忘了。老妈不是这样,自我记事起,老妈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那时有一本四角号码字典,读书时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我小时候常听的聊斋故事中一些吓人的情节就是老妈读书得来的。应该说,我读书思考习惯的养成也得益于老妈的熏陶。
读书得静心,老妈的“出溜”读书带给我太多的思考。看来,老妈读书真是做到了静心了!她读书时真正做到心无旁骛、忘我了!如今的我,虽然偶尔在闲暇里也读点书,可是离老妈读书的境界还差得远。说来惭愧,我在闲暇时读点书时,一会惦记着这事,一会惦记着那事,最最爱惦记的是:手机,总想拿起手机来,看看有人找我吗?谁在朋友圈发表什么言论了?谁有新动态了?总之,总是静不下心来,看看老妈,真的让我汗颜!
有雪的冬天很温暖,感谢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妹家人带给老妈老爸的温暖,感谢老妈的“出溜”读书带给我的启示。
白发娘亲
●马鸿福
凌晨时分
我又看到了您两鬓的霜花
我知道是在梦里
再一次撞见了您惦念的目光
像流过的马夹河一样
您老了
您的双肩开始倾斜
您的步履已渐蹒跚
像村庄
空下来的那座老屋
像大槐树下
再也转动不了的大碾盘
娘 您该歇歇了
您却总是不停地忙碌
为了您身后的每一个儿孙
延伸着一份份的牵肠和挂肚
娘常说
人不能闲着
闲着心就荒了
心荒了就能长草
娘从来不听我的
娘只听自己的倔强
她所谓母亲的角色
和她总也忙活不完的一件件营生
平度市委、市政府主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