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献策 打造“红色”平度

作者:组织部 时间:2017-12-2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近期,本报推出了《平度一路一河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报道,探访了“两位名人”故居、“两大旧址”、“两个纪念馆”,报道刊发后,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热心市民纷纷为平度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建言献策。 

宋红(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馆长):与特色旅游结合互补互动 

“青岛的红色资源其实是相当丰富的,如何更好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宋红介绍,像刘谦初、杨明斋等党史上重要的人物就需要挖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战役、旧址等。能够完全准确挖掘出来是第一步,挖掘出来的目的是让人知道,这就需要第二步——打造,只有打造好,才能传播好,才能吸引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 “平度的红色资源可以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游玩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宋红告诉记者,比如说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可以与大泽山葡萄节相结合,借助大泽山葡萄节的人气,让人们在大泽山除了采摘之外,可以到纪念馆参观一下,这样一来,这些红色资源的人气会逐渐变旺。

资源相互结合,可以起到双赢的目的,除此之外,也要发挥本身的作用。“红色资源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书本上所学习到的历史事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宋红表示,平度的这些红色基地可以与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及大学一起搞研学活动,将红色基地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播了红色资源。 “之所以选择高中或大学,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很多事件的理解还不能完全掌握,研学活动的效果会稍逊一些。 ”宋红介绍。 

刘晟 (平度一中校长 ):以学生为“媒介”传播红色资源 

在《平度一路一河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报道中,开篇记述了刘谦初故居,青砖白墙的平屋里,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以及刘谦初的革命路。 1929年初,党中央调刘谦初到山东工作,以齐鲁大学助教身份作掩护,面对险恶环境,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着危险,来往于济南、青岛等地,夜以继日地工作,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宣传鼓舞群众、揭露敌人罪行、组织对敌斗争,很快恢复、重建和发展了被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新组成中共山东省委,并担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19297月,他按党中央的指示,和青岛市委的同志一起,领导和发动了持续了40多天的青岛大康、隆兴和富士等七大纱厂的总同盟大罢工,给反动当局和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刘谦初曾经在平度一中读过书,是学校的校友,他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学校师生的宝贵财富。 ”平度一中校长刘晟介绍,看过报道之后,更觉得刘谦初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201571日,在平度一中校园里开辟刘谦初纪念广场,敬立刘谦初雕像,就是要缅怀刘谦初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者们留给大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近百年来,在刘谦初精神的影响下,许许多多的平度一中学子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和建设,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矢志不移,他们的精神凝聚成平度一中永不磨灭的文化精髓——“砺志·求真·报国”,这种光荣传统必将在平度一中人的心中代代流传,生生不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平度的红色资源和文化,让全校学生知晓,因为他们是很好的传播者。”刘晟表示,平度一中的学生考入全国各地大学,当他们走出家乡时,同样会把家乡的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传播出去,这是最好的“媒介”,全国各地都有了传播者,平度的红色资源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王继军(青岛“五老”宣讲团团长):打造一个综合红色资源中心 

《平度一路一河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报道,记者先后探访了刘谦初故居、杨明斋故居、三合山战役纪念馆、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平度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平度“一大”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每个红色基地都见证了革命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同样体现出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 

在本次探访过程中,除了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外,记者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红色资源多,但比较分散,两个故居位于平度西部,而两个旧址则位于平度的东北部,布局相对分散。针对这个问题,青岛“五老”宣讲团团长王继军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平度的红色资源是很丰富的,我觉得可以建一个综合红色资源中心,一个场馆把平度所有的红色资源囊括在内。”王继军告诉记者,这样的优势就是有综合有分支,如果想全面综合了解平度党史,就可以逛一逛这个综合红色资源中心;如果想特别着重了解某段历史或人物,就可以去相应的场馆。  

乔文成(热心读者):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 

在系列报道刊发后,不少热心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一方面是表达对该系列报道的肯定,“青岛的红色资源应该好好挖掘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尤其是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 ”“原来青岛还有这么多红色资源,自己有时间一定会去看一下,因为我父亲就是一名老红军,他对那段历史记忆犹新。 ”“为青岛的抗日英雄点赞,青岛人民要传承革命精神。  

除了点赞的市民外,还有不少热心市民为记者推荐抗日英雄、红色基地。今年80岁的乔文成就是一位,他的老家在平度东阁办事处乔家村,他向记者讲述了抗日英雄乔天华。 “七七”事变后,平度籍共产党人乔天华、罗竹风回家乡发动组织抗日武装。 19378月,成立了平度第一支抗日游击队,第二年被编为胶东游击第三支队八大队。1938228日,乔天华带领成立不久的平度抗日游击队配合国民党第五战区直属第六支队第三纵队攻打驻城日军,迫使日本侵略军于4月弃城南逃。此后的5年间,乔天华曾先后组建过7支抗日武装,总数达3000余人,为胶东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之后从平度抗日救国会会长升为南海独立团团长,期间率部作战数十次。 19433月,乔天华接任平度县县长的工作,在任期间(19431948年)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土改复查、生产自救、参军支前等重大社会运动。建国之后,他先后任山东省农林厅办公室主任、特产处处长。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1989524日病逝。 

乔文成认为,铭记历史就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子孙后代也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中共平度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