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筹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杨明斋故居位于平度明村镇境内,故居有3间,面积48平方米;另外5间展厅将杨明斋坎坷的一生用视频、影像、图集等方式展现给参观者。杨明斋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为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不朽贡献。李大钊曾评价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周恩来亲切地称呼他为“党的忠厚长者”。
探访 --故居资料展现杨明斋一生
来到位于平度市明村镇境内杨明斋故居,原故居位于马戈庄,由于地理位置有局限,根据原貌又重新复制。远看新修建的故居,富有十足的年代感和岁月洗礼的味道。
“杨明斋纪念馆由故居和展厅两部分组成,共8间,建筑面积128平方米。 ”解说员郭若琪介绍,其中,故居3间,按杨明斋故居1:1比例复制,面积是48平方米;展厅有5间,面积为80平方米,展厅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艺术手法,通过丰富的文献图片、珍贵的历史文物、逼真的人物形象,以及视频、图表、雕塑等展示。
记者注意到,整个展厅有序言、少年坎坷、海外谋生、青年励志、红色历程、中年报国、传承思想、长者忠厚、后人楷模、结束语等部分组成,展现了杨明斋在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不朽功勋。展厅前建设了1269平方米的红色广场一处,纪念馆背后是一个长38.5米、高3.3米的红色文化长廊,由开天辟地、秋收起义、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众志成城、载人航天、伟大复兴12块浮雕组成。
努力 --回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活动
杨明斋本名好德,明斋为字,生于1882年,明村镇马戈庄村人,“杨明斋少年经历坎坷,但是他性格坚毅,不满20岁就背井离乡,到俄国打工谋生。 ”解说员介绍,杨明斋幼年时期,家中虽然不算富裕,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小康,后来由于家中天灾人祸频发,很快败落下来。虽然当时生活十分拮据,但是在杨明斋7岁的时候,父亲还是把他送到本村的私塾拜师就读,在私塾里杨明斋勤奋努力、刻苦好学,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后来,由于德国入侵,杨明斋被迫辍学务农;1900年,父亲为杨明斋娶亲,婚后不久妻子病逝,1901年杨明斋被迫走上了“死逼梁山下关东,走投无路闯崴子”的道路。1913年春节,离家12年之久的杨明斋回到家中探望父老亲人,在这里他看到了虽然当时朝代已经由帝制变为民国,但是赋税反而加重,压迫剥削更加明显,这更加激发了他探求革命真理、寻求革命道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
“十月革命前,杨明斋就加入了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为了保卫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杨明斋在动员华工参加红军、支援前线、保卫后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又进入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解说员介绍,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引起了旅俄华侨和俄共党组织的极大关注,共产国际成立了以维金斯基为组长,杨明斋为翻译和向导的工作组来到中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活动。杨明斋回国后经过与李大钊、陈独秀多次会晤,帮助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转折 --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建立
1920年,杨明斋见过李大钊后,又安排了李大钊与维金斯基会晤。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杨明斋和维金斯基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与一些进步青年进行了交流座谈,并且捐赠给他们一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在杨明斋的建议和陪同下,维金斯基手持李大钊的介绍信,到上海会见了陈独秀,经过和陈独秀等人的多次会谈,他们一致决定要在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 5月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杨明斋参与了研究会的负责工作,8月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至此,杨明斋由俄共党员转为了中共党员。在上海发起组筹建过程中,为了建立一个活动基地,杨明斋经手租赁了上海法租界渔阳里6号这所房子,这里成为当时党组织在上海开展社会活动的主要活动场所。
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杨明斋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在他的参与下,北京、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中俄通讯社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通讯社,中俄通讯社由杨明斋任社长。杨明斋主持的外国语学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也是党最早的一所培养干部学校。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召开,杨明斋作为12名代表之一出席了这次大会,参与了党纲党章的制定,杨明斋参加中共二大在党史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 1924年,杨明斋出版了14万字的《评中西文化观》一书,在当时的思想战线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5年10月,杨明斋受党的委托在上海负责接收和选送学员,率领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第二批100多名学员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邓小平从法国转入该校学习成为杨明斋的学生。
评价 --周恩来称他为党的忠厚长者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共产国际剥夺了陈独秀在中共党内的领导职务,当时杨明斋反对开除陈独秀,受到了严厉斥责。 1930年杨明斋没有征得联共和共产国际的许可,在朋友的支持和资助下回到西伯利亚,准备向共产国际说明情况。 1931年春,杨明斋被当“叛逃者”流放到托木斯克当勤杂工。 1938年在苏联的群众性“肃反”运动中,杨明斋以捏造的罪名被捕,遭到迫害牺牲。1989年苏共中央彻底为其平反,同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
“杨明斋一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 ”解说员介绍,李大钊曾评价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周恩来亲切称呼他为“党的忠厚长者”,邓小平亲自批示抓紧时间查明杨明斋的情况写进党的历史,伍修权亲自题字颂扬其伟大精神,2002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多次提到了杨明斋的革命事迹,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