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深入开展我市的宣传工作,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编辑了《民族知识问答》,供全市各级了解和掌握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民族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问:我国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问:什么是民族团结?
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问:民族团结政策包含哪些内容?
答: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问:什么是民族平等?
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否相同,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
问:什么是“两个共同”?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问:什么是“三个不离开”?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问:“三爱”指的是什么?
答: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问:“四个认同”指什么?
答: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问:“四个维护”指什么?
答: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问:为什么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把国家意识教育与民族意识教育统一起来?
答:公民是在特定的国家和民族中生存的人,国家与民族意识是萌发和养成公民意识的基础,两者之间应该是统一的。公民的民族意识应推动国家意识深化,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祖国统一;公民的爱国情感又应促使民族意识升华,有力维护国内各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那种狭隘的、失去爱国主义精神养护的民族意识,有可能导致完整统一国家的分裂,导致国内各民族间的纷争。因此,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把国家意识教育与民族意识教育统一起来。